首页 创业资讯 创业观察 奇思妙想 创业指南 商机荟萃 创业故事 专家点评 项目分析 创富之星 大学生创业 创业课堂 创业心得
  • 创业资讯
  • 创业观察
  • 奇思妙想
  • 创业指南
  • 商机荟萃
  • 创业故事
  • 专家点评
  • 项目分析
  • 创富之星
  • 大学生创业
  • 创业课堂
  • 创业心得
  • 你问我答
  • 创业论坛
  • 创业博客
  • 创业新闻
  • 政策法律
  • 创业项目
  • 风险投资
  • 大庆让秸秆变成赚钱“香饽饽”(图):大庆小麦秸秆颗粒机

    时间:2020-03-15 06:45:40 来源:领袖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领袖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大庆让秸秆变成赚钱“香饽饽”(图) 香饽饽读音 香饽饽的空间

      近日,大庆雾霾。秸秆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因为当时有一种说法:都是焚烧秸秆惹的祸。
      
      其实,雾霾的诱因很多,当日雾霾有多种原因。
      
      但是无论秸杆是否为此次雾霾的诱因之一,都引起了人们对秸杆的关注,秸杆如何转化利用是关注点之一。
      
      对此,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理事、黑龙江佳而信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学凤表示:“别看这玉米秸秆、稻壳不值钱,经过粉碎、烘干、固化制成颗粒,便成了发电、养殖、施肥、沙漠固沙等用途广泛的抢手货”。按照张学凤的说法,这小秸秆里蕴含着大商机。
      
      深解读
      
      秸秆综合利用让“烧火棍”变“香饽饽”
      
      在高新区博学大街总部大厦B座1604室,记者见到了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理事、黑龙江佳而信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学凤。从事了10多年秸秆综合转化工作,手捧11项国家专利,张学凤对小秸秆有说不完的话。
      
      张学凤告诉记者,过去,农民多一家一户种植,秋收后秸秆基本都能拉回家当柴烧,近年来,随着大型收割机械的广泛应用,加之秸秆多人力少,玉米收获后,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也成为农民的一大“心病”。为不影响第二年的种植,只能整片整片烧。“针对北方秸秆转化,我做了10年,目前这个行业,技术已经成熟,秸秆产业化完全可以变废为宝了。”张学凤说。
      
      在张学凤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些透明的盒子,里面装满颗粒,分别写着“玉米秸秆炭粉颗粒饲料”、“羊草颗粒饲料”等。
      
      “我们生产的玉米秸秆固化颗粒正准备发往韩国,这个颗粒配上我们的益生菌,放入牛圈,就可以成为他们喂牛的饲料。”张学凤告诉记者。
      
      “确实,随着秸秆转化综合利用,农作物全产业链已经完全可以实现粮食从籽粒到秸秆的‘吃干榨净’”。说这话的,是大庆正和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龙威。赵龙威告诉记者,正和能源自成立以来,就以秸秆、稻壳、产品为研发方向,先后完成了20多项专利,并通过国家技术成果鉴定。
      
      那么,到底什么是秸秆综合利用呢?
      
      “秸秆综合利用是指将农作物秸秆重新利用起来,变废为宝。重新利用,包括使秸秆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和工业原料化。”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教授王黎明告诉记者。在王黎明看来,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秸秆资源的利用,既涉及到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也涉及到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环境安全以及再生资源有效利用等可持续发展问题。搞好秸秆综合利用,不仅是减少秸秆焚烧现象、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保持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
      
      只是,祖祖辈辈留下的经验让农民相信,秸秆焚烧后留在田里的草木灰,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其实,焚烧造成了土壤板结,而且土地中的微生物被大火‘烤死’之后,耕地的生物环境反而会被破坏。”张学凤表示。
      
      运输成本高等原因导致秸秆“离田”难
      
      这是一场中国从北到南每年夏季与秋季都会定时、定点发生的“战争”。
      
      “敌人”不是外来入侵生物,而是那些散落田间、枯槁发黄的秸秆。它们为人类捧出了粮食,转身就成了麻烦制造者。
      
      每年,各地方禁烧投入不菲,成效却不显着。既然秸秆转化技术已经成熟,为何推进却缓慢?为什么农民不拿秸秆换钱?
      
      王黎明告诉记者,大庆市每年产生的秸秆、稻壳、根茬总量大约在570万吨左右,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栽培食用菌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秸秆焚烧现象。但是,秸秆综合利用仍然存在利用率低、产业链短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如何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秸秆焚烧问题的根子在‘离田难’。古人云,十里不拉草,就是说运输成本太高。农民费力把秸秆收了,拉到收购地,刨除运费挣不了几个钱,而要是提高收购价,企业成本又增加,企业也不乐意,各方的投入都远大于取得的效益,导致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所以,秸秆综合利用,当务之急是解决‘离田’难题。”张学凤表示。
      
      刘学是种植大户,每年秋收后,望着满地的秸秆,他也愁。他告诉记者,他看到在南方很多地方,秸秆都是抢手货,能给农民创收不少。他也曾想过秸秆回收,可他算了一笔账,发现收秸秆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农民每收一亩地的秸秆卖出去,到手的钱不到100元。如果没人来收,还要自己雇车把秸秆运去回收点,每吨秸秆运费还得花上几十元,还是烧了省事。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东北地区的秸秆收集半径很大,可达150公里,运输成本很高。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秸秆综合利用大致有“五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但“五化”方式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秸秆可以用来造纸,但纸用完以后,还是废弃物。而秸秆制成了纸,其中含有的氮和磷没能得到利用,反而加大了废水处理的难度,比芦苇造纸的环境成本高。
      
      秸秆还可以给牲口当饲料,但如今大规模的养殖场多建在城市周边,未加工的秸秆质量轻、体积大,一辆可以装1吨水的车,装煤可以装1.3~1.5吨,但装秸秆只能装200~300斤,等于1吨秸秆需要分5车运。
      
      运输成本决定了这不是划算的买卖。运输成本同样影响了把秸秆送去电厂这一条“直燃发电”的路。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