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资讯 创业观察 奇思妙想 创业指南 商机荟萃 创业故事 专家点评 项目分析 创富之星 大学生创业 创业课堂 创业心得
  • 创业资讯
  • 创业观察
  • 奇思妙想
  • 创业指南
  • 商机荟萃
  • 创业故事
  • 专家点评
  • 项目分析
  • 创富之星
  • 大学生创业
  • 创业课堂
  • 创业心得
  • 你问我答
  • 创业论坛
  • 创业博客
  • 创业新闻
  • 政策法律
  • 创业项目
  • 风险投资
  •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典型_供给侧改革的典型例子

    时间:2020-02-28 06:47:34 来源:领袖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领袖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典型 一个乡村的供给侧改革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陕西黄土高原是我国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以前这里是种冬小麦、春玉米等杂粮作物一年一熟,7、8、9三月深翻土地储蓄降水是旱地农业的主要经验,到处是荒凉一片,是没有绿色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多风。通过长期艰苦创业,发展果业,实现了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业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多赢,是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典型之一。针对我国玉米等农产品生产过剩,急需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形势变化,建议在我国生态环境类似地区示范推广陕西黄土高原发展经济生态果业的成功经验,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

      一、农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农业面临三大问题,一是粮食总供求失衡,价格下跌,进口和库存都创历史新高,迫切需要加快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二是农民增收目前还缺乏新的亮点和制度,迫切需要拓宽农民扩大就业的空间和增加收入的渠道。三是改变农业资源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确保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得到遏制,要充分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扩大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提升。

      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二、陕西黄土高原是贫困县集中分布的地区

      陕西由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地三个自然区组成。境内地形复杂,地质结构多样。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年降水量400~600毫米,水土流失严重;年降水量关中500~700毫米,陕南700~900毫米;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干旱或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行政区划上陕西共有80个县,其中有50个就是贫困县,主要集中分布在陕北革命老区、渭北旱塬和秦巴山区等地。

      基础薄弱,耕地质量、科技创新、装备水平等能力不高是制约陕西省农业发展的短板。以耕地和水资源为例,旱地占2/3,80%的耕地分布于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坡耕地和中低产田占比高。人均水资源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4%,耕地亩均水资源量是全国的69%,旱象频发致使工农用水矛盾加剧。

      三、陕西黄土高原发展经济生态果业是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典型

      陕西省是个小省,气候地貌复杂多样,海拔变化幅度较大,没有发展大规模现代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但陕西省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敢于创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始大力发展果业生产,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提前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陕西省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是全球集中连片种植苹果最大的区域。早在2002年,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为首的权威专家们就认定陕北和渭北地区所在的黄土高原是中国唯一符合7项气象指标的苹果最佳优生区。同时,陕西秦岭北麓、渭河以南地区又被公认为猕猴桃最佳优生区,猕猴桃是陕西果业继苹果之后的第二大拳头产品。现在,陕西苹果产量占全国1/4和世界的1/7,苹果汁产量占世界1/3,猕猴桃产量占世界1/3,樱桃、葡萄、梨、红枣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全国前列,陕西成为全国水果第一大省。2015年全省新增果园80万亩,水果总面积达到1916万亩, 水果总产量达到1600万吨,较2014年增产5%-8%。2015年苹果产量跨上1000万吨台阶,全省果业增加值预计可达到400亿元,较“十一五”末增上一倍以上,占到种植业的近三分之一;苹果基地县果农人均年收入过万元。

      关中地区果园面积占全省53.7%;水果产量占全省74.5%。陕北果园面积占全省40.3%;水果产量占全省21.3%。陕南果园面积占全省6.0%;水果产量占全省4.6%。陕西省果业先后出台了转型升级战略、可持续战略、品牌化战略、全产业链战略和全球化战略。通过优化布局,建成了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无定河以南至渭河以北酥梨红提葡萄、樱桃基地、黄河沿岸红枣基地、秦岭北麓和汉江流域猕猴桃基地、汉中盆地和秦巴山地柑橘基地、城市近郊时令水果基地。全省建成苹果基地县43个、梨基地县10个、猕猴桃基地县6个、柑桔主产县2个,形成了渭北黄土高原1022.7万亩苹果产业带、秦岭南北麓百万亩猕猴桃产业带、秦岭南坡浅山地区近60万亩柑橘产业带、大中城市近郊百万亩时令水果产业带等水果生产板块。认证绿色食品果品基地300万亩、有机苹果基地20万亩。支持建设了19个果树试验站。

      全省建成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龙头果品企业群,发展了上百家中小型企业和上千个果业专业合作社。全省果汁加工企业有20家51个加工厂,年消化鲜果300多万吨。全省果品贮藏能力达到300多万吨。在全国各地支持建成了130家陕西水果品牌店,陕西果品批量(1000吨以上)出口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2015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陕西就上榜13家,另有21家企业进入2015中国果业百强品牌企业,充分彰显了陕西作为中国第一水果大省的实力。全省果业基地县和主产县农民80%以上收入来自果业,陕西果业已发展成为覆盖1000万从业者的大产业。

      在栽植方式上开展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推广全球最先进的矮砧密植、集约栽培的高效发展模式。发展“果-畜-沼-水-草”循环果业,建设产地环境监测体系,促进产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转变,确保产业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有机水果成为优果工程的最大亮点。

      大力拓展果品电子商务市场,在陕西建成国内最大的苹果单品电子商务聚集平台。按照“互联网+果业+陕果背书品牌+市县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的理念,与果园标准化建设,与冷库物流配送相结合,扩大陕西水果品牌影响。安排项目资金逐步对销地直销店配套建设冷库。

      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加强陕西省与哈萨克斯坦的果业交流与合作,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陕西省将与哈萨克斯坦建立10个中哈苹果友谊园。积极融入“一路一带”战略,以中哈友谊园为契机,积极走出去,加入国际大循环,拓展向西、向南通道。目前陕渭南市富平县“中哈元首苹果园”先行启动区已建成果园3150亩,新建区建成矮砧密植肥水一体化苹果示范园1000亩、苹果品种示范园530亩。

      渭南是西北地区相对优越的农业生态区,素有陕西“粮仓、棉库、果乡”之称,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酥梨之乡、枣乡和柿乡。目前,渭南已成为西北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果品贮藏集散地。“白水苹果”“蒲城酥梨”“大荔冬枣”“临渭葡萄”“合阳红提” 五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到2020年使全市水果面积发展到400万亩,产量达到600万吨,实现果品产值350亿元,果业综合收入450亿元,果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贡献达到5000元,把渭南建成全国“西果东送”特色果业强市和西北特色果品生产基地及集散中心。

      陕西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转变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现代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建成全国果业生产加工核心区、贸易物流枢纽区、高新科技研发区,全面提升陕西果业发展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省果园总面积达到2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6000万亩的1/3),总产量2335万吨,果业“三产”总值3000亿元;果品质量、果农收入和果业组织化、信息化、规模化等指标达到现代化水平,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宏伟目标。

      多年的实践证明,陕西果业一直是陕西大农业中效益最好、风险最小、竞争力最强的产业。正如200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陕西代表团的审议说:“陕西这些年来能源化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苹果和旅游都成为知名的品牌,生态建设让黄土高原的基调由黄色变成绿色,支柱产业的潜力和前景非常看好”。2010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陕西调研经济发展时说:“一个小苹果,可以读出中国的经济学”。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调研时指出:“苹果、猕猴桃等果业已成为陕西农业的重要优势主导产业,成为全球集中连片种植苹果的最大区域,实现了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同时,他强调,“陕西果业要提高生产标准化水平和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条,推动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四、陕西省果业扶贫的成功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陕西渭北农业生产条件差,“面朝黄土背朝天,十年九旱闹饥荒”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曾在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方面走了不少弯路。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目前这里已基本形成了“一亩园胜过十亩田”、“小苹果,大产业”、“一个产业链,脱贫一千万”的脱贫致富格局。昔日的“穷窝窝”变成“金钵钵”。目前,陕西省已建成44个苹果生产基地县,其中老区县25个,全产业链从业人员逾千万,创出了“一户一亩苹果园,不愁脱贫过好年”的经验。实践证明,果业扶贫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扶贫措施。既能稳脱贫,又能不返贫;既能带动脱贫户致富奔小康,又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五、陕西生态经济果业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的典型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用科学的眼光诠释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陕西省发展果业替代了发展水土保持林、生态林、薪炭林等,实现了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双赢。因此,建议全国各地学习借鉴陕西省发展生态经济果业这个思路,根据各地的气候生态环境条件,发展适合我国南北方各地的不同果业及其他类型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模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六、建议中科院等科研院校在陕西果业经济生态产业提升及示范推广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以前的陕西黄土高原是干旱缺水、缺吃少穿的贫困地区,以前认为都是不适合农业发展的荒地高原,但现在通过从种粮农业到发展果业的改革转型,成为绿色花果高原,丰衣足食、经济生态发展较好的地区。

      我们2000年提出发展高水效农林复合农业(见2006年科学出版社《中国旱地高水效农业研究与发展》一书)。目前这一想法在陕西省果业发展中得到了实践证明,陕西省成为我国第一大果业生产大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经济收入,还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等,是我国农业共给侧改革的一个典范,但这个典范的经验没有得到系统总结和在国内外示范推广,建议中国科学院等有关科研院校提升创新陕西省经济生态果业,再利用中科院对经济、固碳、气候变化、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宏观评估和科学研究,这样可以给国家树立一个即有农业供给侧改革创新模式又有先进科学理论依据支撑的典型,可以在我国乃至国外类似干旱半干旱地区示范推广,“一带一路”农业走出去战略。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