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资讯 创业观察 奇思妙想 创业指南 商机荟萃 创业故事 专家点评 项目分析 创富之星 大学生创业 创业课堂 创业心得
  • 创业资讯
  • 创业观察
  • 奇思妙想
  • 创业指南
  • 商机荟萃
  • 创业故事
  • 专家点评
  • 项目分析
  • 创富之星
  • 大学生创业
  • 创业课堂
  • 创业心得
  • 你问我答
  • 创业论坛
  • 创业博客
  • 创业新闻
  • 政策法律
  • 创业项目
  • 风险投资
  • [浙江宁波:老房子也有春天(图)]宁波老房子带院子出售

    时间:2020-03-07 07:44:37 来源:领袖创业网 本文已影响 领袖创业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浙江宁波:老房子也有春天(图) 宁波的老房子倒塌 老房子的春天txt

      宁波市宁海县黄坛镇里岙村有几幢两层楼高的老房子,年岁已久远,最重要的重力支架房梁早已“骨质疏松”,稍有外力袭来,房子随时可能倾覆一地。

      64岁的郑诗青带着一项使命而来:修复古建筑,保住老房子。

      如今,修古建筑成了宁海一项重焕生机的老手艺。这里古村落聚集,有7个中国传统村落,保存着大量古建筑群,仅古戏台就有120余个。近年来,人们的古村保护开发意识日渐觉醒,农村的老房子变成了宝,但很多古建筑在时间的风化中颓败、崩塌,修修补补的业务忽然红火起来。

      宁海百余名老木匠、老水泥匠,因此看见了“春天”。他们开始重操旧业,不过这次他们并不是在一片荒芜上建苍穹,而是在那些破损的狭小空间里“转”出一方新天地。

      老木匠PK掉工程队

      曾是地地道道木匠的郑诗青,经历了很长的一段蛰伏期,而今重新拿起了刨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小小的“铁钉子”抢走了中国大地上像郑诗青一样的纯手工木匠的饭碗,费时费料的传统木工活不吃香了。他回忆道:“很长时间里,我只能接些零散的小活,同期出来的师兄弟早已转行。”

      不过在郑诗青眼里,传统木质建筑一直很让他着迷。“就说这藻井的层层盘旋,不用一颗钉子,却能垒起一片天空,手艺相当了得。”而他没有想到,正是这些机械无法替代的传统技艺,让他的本领遇到了新的“出口”。

      郑诗青接到的第一个“大活”是在几年前,县里粮库需要修复。这是一片有些年头的老房子,屋顶用的是传统的横梁结构,瓦片盖顶。由于年代久了,架梁的人字架和柱子的连接处坏了,因此成为危房。

      “县里很着急,很多专业工程队都来看过这房子,开了高价,但言明修复时难以保证屋子不倒塌,否则他们不敢接这个工程。”郑诗青说,“修复不倒楼”,是当时县里的底线,所以这个工程一直没有人来接手。

      一个小小的修复工程,为何难倒了手握机械工具的工程队呢?

      原来,这片粮库有4个开间,梁柱横架16米,底下顶着15根立柱。在修复过程中,屋顶的瓦片是不能动的,等于梁本身的负重很大,一旦动了连接的人字架及立柱,很可能导致直接倒塌。

      “难题”却打动了郑诗青,顿时跃跃欲试起来:“现在很多老房子不能拆除,而是需要修复,坏损最严重的是木质部分,何不组一个修复队,承接老房子修复工程呢?”

      想法萌生后,郑诗青立即招兵买马,一开始只有3个人入伙,慢慢发展到了25人。因为怀有古老手艺情结的,不少是像他一样的老头子,所以这支“古建筑修复队”平均年龄过半百。今年,他们的业务量已达到了二三百万元。

      几年下来,越来越多的老手艺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如今,宁海已有七八支这样的“古建筑修复队”,约有百余名老工匠。

      一次真正的偷梁换柱

      一接下粮库修复的活计,郑诗青和他的“古建筑修复队”便开始设想各种方案。

      “房子不能倒,屋顶不能掀,结构不能变,等于要不动声色地完成‘偷梁换柱’。”郑诗青说,即便精通建筑工艺,难度也不小。

      “长年累月的风雨,让粮库原有的承重体系发生了变化,细微的测算误差,也有可能让房子失去重力平衡而崩塌。”郑诗青说,他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不切断咬合,怎么把立柱取出来?由于房梁和支架间不带一颗钉子,都是互相插入并咬合的木头,称为榫卯结构,而要把人字架从长长的梁上移出并修复,最方便的就是断切咬合处,可是一旦切断,再装回去就得用上钉子了,会破坏原有的结构,修复痕迹也非常明显。

      郑诗青开始翻阅各种古籍,研究方案。后来,他在保国寺找到了灵感。

      “据说保国寺在1962年经历过一次大修整,当时一个建筑的藻井坏了。藻井是榫卯结构最复杂的一种应用,一位工匠只用了27天,就把破损的榫卯分离出来,修复后又重新组装回去,外人几乎看不出来。”郑诗青琢磨再三,发现这位工匠把卯的凹槽挖大了一圈,套出榫头,再组装回去时,用适合的木料填充,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

      郑诗青如法炮制,开始了粮库修复工程。他们先计算好承重,然后用硬铅丝在整个梁柱上缠了三十道,作为临时的受力点和固定处,然后把每根立柱上4个卯的凹槽扩大,替换出4个榫头,移出柱子,修复后再组装回去。

      “这次共要修复15根柱子,而我们只去了3个人,5天时间便完工了,没动一砖一瓦。”郑诗青说,其实古建筑修复很多时候用的是工艺的巧劲,每次都像解一个谜题,他们要做的,是动用最少的部件来完成修复。

      “亏本买卖”也值得做

      48岁的葛招龙,是宁海一名相对年轻的木匠,他也被木质建筑的魔力所吸引,成了一名“修复匠”。

      不久前,葛招龙和他的团队接下一市镇里岙村“南一台”的修复工程。这是一座有200余年历史的古戏台,代表着宁海古戏台的经典样式,承载着宁海人对戏曲的感情。但历经200余年风雨,“南一台”出现了腐朽、脱落、漏水等现象。县文物办专家组审议后,决定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邀请民间匠人对古戏台墙体进行校正维修、藻井木结构维修及屋面瓦重盖,同时对地面、轩顶及部分花窗进行修复。

      葛招龙更执着的是,修旧必须如旧,哪怕是门口的一块小石板。

      修旧如旧,第一考量的便是材料。“修复尽可能用老木料,甚至用同一年代的、同一木质的老材料。”葛招龙举了一个例子,今年8月,梅林镇长寿村一个四合院修复,共有9间房,门板、窗格等有近一半已经缺损,需要大量老材料进行修复。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他都在各大拆迁工地蹓跶,买回来的各种老木料有十几车,花了十几万元钱。

      “戏台的平地,也要用几百年前的三合土配方配比铺设。红泥土、牡蛎壳、麻筋按比例混合,全都是老底子传下来的配方。这种泥土配设的地面,比水泥还要硬。”葛招龙说,现在他们还差瓦片、岩头没有买到,还会继续找下去。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葛招龙天天在做“亏本买卖”:一个古宅修复,从几千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即便是上百万元的工程,按他的做法,原料便占到了一半开支,算下来,人工费还要倒贴。

      不过葛招龙可不管这些,他说:“只要有可能,就要最大程度地保留老木料、老构建的原貌,修复时绝不能破坏它承载的历史痕迹。”他把每一次修复古建筑的过程,比作一次全新的“手术”,和匠人密切配合,细致入微地祛除病症,让这些建筑留存得更加久远。

    • 创业指南
    • 网上开店
    • 养殖视频
    • 理财
    • 政策
    • 技术
    • 致富视频